1、无效问题多,启发性问题少
很多时候,教师往往没有仔细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就随意发问,形成了无效问题。其中最常见的是是非类提问,如“好不好、对不对、行不行”,这种提问其实是不在意是否得到回答的假问题,起不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。另一种是太难太偏太笼统的问题,如“你们知道什么是保健作用”“什么是统计”等,这类问题与幼儿的直接经验相去甚远,远离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。幼儿难以理解和接受,也就不会启发幼儿去思考了。
2、封闭性问题多,开放性问题少
封闭性问题有明确而固定的答案,只需幼儿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的重述,或通过认知、记忆和选择性回想进行再认识,就可以知道问题的答案,如“这种动物叫什么”“兔子有几条腿”“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”等,封闭性问题在教师的提问中占很大的比重。开放性问题则往往有不同的答案,需要幼儿比较和分析信息,建立一种关系,进行概括和解释,如“你知道动物都有哪些防御自己的本领吗”“人们为什么喜欢花呢”等。这类问题才能真正对幼儿的高水平思维形成挑战。
3、提问面对少数幼儿,多数幼儿冷场
在组织活动中,尤其是观摩课上,幼儿教师为了使活动看起来更紧凑,提出问题后,常不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考虑就点名,导致那些反应教快的幼儿经常获得回答的殊荣,而大多数幼儿还没来得及仔细考虑,正确的答案就已经揭晓了。长此以往,回答问题的机会就落到了有限的几名幼儿身上,大多数幼儿成了陪衬,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难以暴露,并由于缺乏体验成功的机会而逐渐对回答问题失去兴趣。
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建议:
1、教师应事先设计问题
为了保证提问的有效性,教师有必要就课堂提问做好准备。尽管有些教师可以熟练地即席发问,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类问题在语言上缺乏严谨性,在顺序安排上缺乏逻辑性。因此,在备课时,教师应针对具体的课堂做好相应的准备,包括提问的目的、内容和所用的语言,并要预测幼儿可能的反应并拟订解决方案等。
2、以开放性问题为主
幼儿阶段,通过信息的分析,综合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、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扩充知识更重要。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,可以给幼儿更多的发挥空间,给更多幼儿参与的机会,也会引发师幼间真正具有交流性意义的协商。因此,教师应多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。
3、给予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
在问题提出后,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来思考,这段时间也称为“等待时间”。很多语言学者发现,教师容许学生准备答案的时间是很有限的,常常等待不到一秒钟即点名学生作答,学生稍示沉默时,最多也是再等上一秒钟即插入教师的话语,或是教师自己作答,或是改变问题的提出方式,或是另外让他人来回答。有研究者提议,教师提问后的等待时间至少应有5秒钟,有人甚至建议应保持12~15秒。等待时间越短,回答的学生就越少,给出的答案也越短。因此,教师应给予多数幼儿思考的余地,而不能仅仅满足于“有人回答不冷场就可以”的状态。
4、提问要尽量使多数幼儿参与思考
除了延长提问后等待回答的时间,教师还要处理好两种策略的使用比例——充分应用海门所强调的高原式策略,而避免过多使用尖峰式策略。
所谓尖峰式策略,即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并指名回答后,连续提出较深入的问题由同一人回答,直到某一阶段后才用另一人回答另一系列问题。高原式策略则是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并由多人回答后,再提出深入一层的问题。
多运用高原式策略,有助于更多幼儿参与到思考问题中来,调动更多幼儿的学习积极性。
5、给予幼儿平等的机会回答问题
教师往往会将回答问题的机会给予那些个性主动、知道答案的幼儿,结果,这部分幼儿的机会越来越多,知识掌握的越好;那些表现不活跃的幼儿则更加不愿意参与进来。这种恶性循环的直接后果就是积极的幼儿掌握控制课堂发言,不活跃的幼儿长久保持沉默,使“学习机会人人平等”成为一句空话。教师提问时目光应面向所有的幼儿,让他们感到教师是在问自己,应给予所有幼儿回答问题的机会,照应到每个角落的幼儿。
6、对所有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反馈
这是提问的延续,对保证提问的有效性至关重要。教师要认可和接纳所有幼儿的回答,不一定是赞同,但要让幼儿知道教师已经听到了他的回答,知道了他的想法,如使用一些表示认可的语言:“嗯,还有别的想法吗”“那是一种可能”“你们对这件事都有一些有趣的想法”。幼儿可以根据彼此的看法确定、调整或重建自己的观点。
7、不诱导幼儿跟随自己的想法
如果教师不赞同幼儿的想法,应该去探究幼儿不同想法背后的原因。因为幼儿往往会在没有真正理解的情况下就把教师(权威)的观点当作事实接受下来。如在幼儿测量了自己投沙包的距离后,教师问“是3块砖长,还是5把尺子长”,一名幼儿回答:“5把尺子长”时,教师请他“再想想到底哪个长”,幼儿看着教师的眼睛沉默了片刻改口答:“3块砖长”,没想到教师又让他“再好好想想”,于是有几名幼儿意识到正确答案,马上回答“一样长”。上述教师的提问引发的不是认知冲突,而是一种对教师想法的揣测,其实是换了一种方法使幼儿接受自己的想法。
8、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,并分析错误背后的原因
幼儿的错误对教师有很大的意义,如果教师能看到错误背后的原因,就能预测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,了解幼儿思维的线索。因此,当幼儿答案错误时,教师不应马上纠正或通过语言(包括语气)和表情让幼儿感到自己出了错,而是要迅速判断幼儿的经验水平,调整对幼儿提出的问题。
总之,教师的提问技术至关重要,同样的情境,如果教师提出不同的问题,或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时期提出,幼儿探究的主动性、深度和广度会完全不同。把握好提问的技巧和方法,有助于把握活动节奏,调动幼儿的积极性,提高教学双边活动的有效性。正如拉瓦特里所说,“教师在最为适当的时候提出适当的问题,这样就有可能推动儿童在较高的水平上进行活动”。
幼儿教育网官网:www.zgyejy.net(长按可复制)
如您在生活中有育儿或者幼教方面的困惑,请关注幼儿教育网官方微信号:youerjiaoyuwang,直接说出你的问题,将会有国内知名的幼教专家帮您答疑解惑,让您的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。